中央社科院举办了当代社会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变革研讨会。会议由中央社科院高级统战智库主办,北京大学、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的专家学者参加。专家们探讨了宋代官吏治理的概念与实践、王阳明思想研究的创新精神、黄老学的法治思想、儒家的生态哲学以及传统文化在社会中的弘扬与探索。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存山回顾了宋代范仲淹发起和实施清礼新政的过程,认为清礼新政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础,以整顿官吏为目的。科举改革、学校设置、学风强化、人才培养、经济军事改革,对宋代学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提高当今的社会治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张学智介绍了王阳明思想研究的思想背景,着重阐述了心理学的创新精神,分析了构成精神活动的理性、意志、情感和直觉等要素。他认为,要树立自我完善、自尊、自力更生、自爱的精神本体论,敢于打破既定的真理模式,培养一种充满活力的创新精神,这对当今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教授王中江认为,黄老学通过建立严格的行政管理制度和法治制度,为法治奠定了丰富的基础。黄老的理论主张立法者受到法律的平等约束和惩罚,立法的目的是为了世界和人民的利益。如果法治和道德规则在社会治理上能够相辅相成,那么法律原则和人的感情就可以被考虑在内。为了实现社会秩序的良性发展,同时让人有一颗稳定的心。
党校哲学教授乔庆举认为,中国哲学可以从宗教、道德、政治、法律等层面来理解。它可以概括为齐、沟通、和谐、生、时、道、仁等核心概念。中国哲学的生态意识既是一个哲学问题,也是一个科学问题。
深圳作家助理杨林阐述了语文学习创新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关系,倡导一种新的人文审美教育方式。
中央社科院统一战线高级智库研究员杨帆认为,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传统和官吏管理思想在当今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方面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继续继承这些优秀思想,另一方面要面对新时代的新挑战,把这些优秀思想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实现古今结合。促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变。